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帝文化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八编 黄帝文化图录 一、考古图录

黄帝陵基金会编


  西安半坡遗址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命名遗址。位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3~1957年经5次发掘,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区三部分。居住区以人工沟壕环绕,内有半坡类型的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房址40多座。圆形房址的直径一般在4~6米,方形或长方形房址的面积在12~40平方米,最大的达160平方米。墓葬区位于沟壕以北,发现半坡类型墓葬250座。成人墓均为浅竖穴式墓坑,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北;瓮棺葬均在居住区内房子周围。陶窑遗址位于沟壕以东,共发现6座,分为竖穴式和横穴式,直径1米左右。半坡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分别以石、骨、角、蚌、陶制成,有斧、铲、锛、刀、磨盘、磨棒、镞、渔钩、渔叉、锉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红陶为主,纹饰多为绳纹、锥刺纹、弦纹、指甲纹、附加堆纹及黑彩人面、鱼、鹿、宽带、三角、植物纹,器形主要有钵、盆、尖底瓶、罐等。钵口沿的宽带黑彩上发现有22种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渊源之一,对研究文字起源有重要价值。遗址内还出土有粟、白菜(或芥菜)籽,可确认的家畜有猪、狗、鸡。该遗址是中国首次大面积揭露的一个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并确定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为研究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内涵及性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资料。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临潼姜寨遗址 位于西安临潼城北的临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4米。1972~1979年11次发掘,发掘面积为1.6万平方米。文化遗存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为主,另有史家、庙底沟、半坡晚期类型及少量龙山文化类型。半坡类型的聚落平面呈椭圆形,周围有人工壕沟,面积约1.9万平方米。其中心广场周围分布有5组100余座房址,每组以一座面积达80平方米的大房子为主体,周围还有10余座或20余座面积约20平方米的中小房子,门均朝向中心广场,反映了母系氏族的聚落组织结构。聚落内还有地窖群、家畜圈栏、瓮棺葬及窑场。壕沟外为墓葬区,有半坡类型墓葬约400座、史家类型墓葬约200座。遗址内共出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1万余件,另有粟、动物骨骸、装饰器、贝等。所出的陶器中,半坡类型的鱼、蛙和人面纹陶盆堪称原始艺术珍品;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有38种120个,其中少数为初次发现。另外,史家类型的鱼鸟纹彩陶葫芦瓶及石砚、砚盖等绘画工具,也为首次发现。遗址中还出土一件黄铜片和一件黄铜管状物,值得关注。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康家遗址 陕西龙山文化康家类型的命名遗址。位于陕西临潼相桥镇康家村北侧,面积约1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1981~1982年发掘遗址1000余平方米,揭露龙山文化的平面呈“吕”字形、“凸”字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房屋300余座,以及窖穴、灰坑、墓葬、陶窑、石灰坑、兽葬坑等。房址呈东西成行、南北成排布局,门道南向。出土陶器有鬲、斝、罐、瓮、甑、鬶、盉、豆、盘、碗等,其陶质多为夹砂和泥质灰陶,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方格纹等;还出土玉锛、圭、石斧、凿、骨锥、刀、铲、针、笄、匕以及卜骨、陶祖等,共计3000余件。(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北首岭遗址 位于陕西宝鸡市城区龙泉巷东侧,在金陵河西岸台地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1958年、1960年、1977年3次发掘共4727平方米,清理半地穴式方形房址50座、灰坑75个、陶窑4座、灶坑2个、排水沟2道、墓葬451座。遗址下层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有相当数量的灰陶,主要器形有三足器、钵、罐、三联鬲、杯等;另出土有石斧、锛、砍砸器等。北首岭遗址属老官台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的过渡性遗存,为探索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中层发掘出一与半坡、姜寨基本相似的圆形村落居址,其中央有一大广场,房屋分南北相对的两部分。出土陶器中红陶占绝对多数,灰陶相对减少,主要器形有尖底瓶、尖底罐、罐、瓮、钵、盆、小盂、壶、器座、陶环等,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上层出土陶器以红陶为主,主要器形有尖底瓶、罐、瓮、钵、盆、器盖等;同时出土有磨光石斧、锛、铲、磨石、磨棒、石球及骨镞、铲、锥、针、珠、渔叉等,属仰韶文化晚期遗存。1987年、1989年发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墓葬5座,出土陶钵、碗、罐、尖底瓶、壶、盂、瓮等24件。(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案板遗址 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关镇王家树西南15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84~1991年5次发掘千余平方米,其主体遗存为案板三期,揭露有房址、灰坑多座。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鼎、釜、单耳或双耳罐、瓶、壶、杯、浅腹盆、碗、缸、瓮、器盖等,石器有斧、铲、锛、凿、匕、刀、镞、砺石、网坠,骨角器有锥、针、镞等,并出土陶塑人像8个。案板三期,属于与庙底沟文化有一定差异且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龙山早期遗存,为探索客省庄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另外,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仰韶晚期遗存。(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史家遗址 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的命名遗址。位于陕西渭南市河西乡史家村西侧,在沋河西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内涵单一。1976年发掘250平方米,揭露史家类型的窖穴4座,墓葬43座。墓葬中二次合葬墓40座,坑位整齐,前后左右成排并列。仅一坑为男性合葬,其余各坑男女老少均有,少者4具,多者51具,一般20~30具。同一墓内随葬品为死者共有,多为陶钵、罐、葫芦瓶等生活用具,少数墓随葬生产工具,这一葬俗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及其他类型有着明显的不同。其陶器特征与半坡类型大体相同,代表性器物有敛口圜底或平底钵、卷唇圜底或平底盆、溜肩尖底瓶、葫芦瓶、细颈壶、鼓腹罐、瓮等。纹饰亦同于半坡类型,但彩纹中增加了以弧线、圆点构成的图案花纹和鸟、鱼合璧的动物图像。出土生产工具不多,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器仍有一定数量,主要有斧、铲、锛、刀、镞、磨石以及尖状器、刮削器。以该遗址为代表的史家类型,是介于半坡与庙底沟类型之间的一种文化遗存,在关中,其分布区域与半坡类型相同。(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泉护村遗址 位于陕西华县柳枝镇泉护(全户)村北2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米。1958年、1959年两次发掘3800平方米,揭露半地穴式方形房址,带斜坡或台阶、坑底有烧灶的居穴,两三座一组的横穴式陶窑及灰坑、墓葬等。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夹砂褐陶最少;纹饰有绳纹、线纹及黑彩,器形有钵、盆、尖底瓶、葫芦瓶、罐等,还发现骨针、骨匕和蚌刀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该类型(泉护村一期)的主要文化特征,包含绘有两种花卉图案、一种鸟形图案的彩陶盆(钵)、重唇小口尖底瓶、葫芦小口平底瓶、夹砂陶罐等五种特征鲜明的陶器。遗址内还发现庙底沟二期文化(泉护村二期)的陶盆、罐、小口尖底瓶和龙山文化(泉护村三期)的灰陶绳纹鬲、斝等。1997年发掘200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地穴数十个。这些地穴成排分布,东西延续数百米。穴平面多呈圆形,一般深2~3米,有的底部还有灶坑、陶器,穴壁有草拌泥,在同时期的遗址中颇为罕见。遗址中还发现了稻谷,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
  大地湾遗址 位于甘肃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连的缓山坡上,已知遗址总面积达275万平方米。1958年发现,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为期七年的考古发掘(后来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共揭露面积13800平方米,出土陶、石、骨、角、玉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清理出大地湾文化至仰韶文化晚期房屋遗址241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21个,窑址35个,墓葬79座,壕沟9条。经14C年代测定,最早遗存的年代距今7800年左右,其中包含五个文化期,前后延续3000多年。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秦安大地湾》)
  大河村遗址 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北6公里处的大河村西南,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一般4米左右,中心部位达7~12米。从1972~l987年曾连续发掘,发掘出房基22座、窖穴101个、墓葬106座。其中一组四间相连的房基墙壁还保存高达1米左右,房内有土台,堆放着许多残陶器。大河村遗址出土大批陶、石、骨、蚌、角、玉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带有陶衣的彩陶,其数量之多,彩绘内容之丰富,实属少见,白衣彩陶钵和双连彩陶壶最为精致。彩陶纹饰统计多达30多种,其中的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和日晕纹对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极为珍贵的价值。(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
  西水坡遗址 位于河南濮阳县城内西南隅,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1987~1988年曾配合基建进行大面积发掘。发现遗迹有成人土坑竖穴墓、小孩瓮棺葬及大量窖穴、灰坑等。其中,数组蚌壳摆塑的龙、虎、鹿等是国内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最重要发现。出土遗物有大批陶、石、骨、蚌器。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陶为主,有部分彩陶,器形有罐、瓮、盆、碗、钵等,属仰韶文化遗存。(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
  临汝阎村遗址 位于河南汝州市纸坊乡阎村东,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地表和断崖上灰层中夹杂大量红、灰陶片,器形有大口缸、釜形鼎、钵等,其中“鹳鱼石斧图”陶缸最为著名,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画面最大、内容最丰富、技法最精湛的彩陶画,不但给我国美术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也为研究原始社会的生活,探索当时氏族部落组织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新资料。此外还发现有瓮棺葬、成人墓,为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







































黄帝文化志/黄帝陵基金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